

公元755年,长安城。一匹快马冲破晨雾,背后是五千里加急的岭南荔枝。唐代小吏李善德用竹筒、冰鉴与驿马搭建的原始保鲜系统,完成了十一日味不变的荔枝运送奇迹。
这场穿越生死的保鲜战役,在1200多年后,与一瓶鲜奶产生了跨越时空的共鸣。
今年盛夏,热播剧《长安的荔枝》席卷全网。当观众为荔枝的传统保鲜手段津津乐道时,作为全剧总冠名的每日鲜语,以自己的现代保鲜智慧回应了这场千年对话。
通过“鲜与鲜”的内核碰撞,让每日鲜语借热剧IP完成了一次巧妙的内容营销破圈,在35个赞助品牌中交出了一份断层领跑的成绩:
总曝光量70亿+,互动量952万,拿下大剧第一热度。销售端,每日鲜语整体销量同比增长37%,在抖音618登顶鲜奶好评榜TOP1,GMV同比暴涨180%。

在注意力稀缺的内容营销战场上,每日鲜语这次以“全‘荔’追鲜,当然每日鲜语”为主题的热剧营销实现了一个突破:
区别于传统IP营销的浅层流量捆绑,每日鲜语将大剧的“追鲜”命题与自己的品牌理念深度关联起来,在剧内外延展出全链路的追鲜主题内容,借势热剧实现品牌声量爆发,成功占领了高端鲜奶的品类心智。

乳制品行业享受过数十年的增长红利,但如今的市场已转入存量博弈。
大盘整体承压,消费却是有升有降:一方面,牛奶价格整体走低,大量竞争者以价换量;另一方面,高端低温鲜奶等细分赛道增长势头强劲。
据凯度统计,2023年我国低温鲜奶市场规模达387亿元,渗透率达到39%,比2018年高出21个百分点,蒙牛2024年中报同样显示,每日鲜语为代表的低温鲜奶增长达到双位数。
然而这波鲜奶高端化趋势中,消费者对国产奶的信任赤字始终未解。有行业调研表明,仍有42%的用户认为“进口鲜奶营养标准更高”,这一认知恰是国产鲜奶十余年未愈的旧伤。
营销层面的失焦问题也无法忽视。
在超市冷柜前,鲜奶包装上“乳蛋白”“原生钙”的数值竞赛越演越烈,消费者只能留下模糊的品牌印象。奶企们热衷斥重金植入顶流剧集,但仍停留在片头LOGO闪现的浅层曝光,大剧营销出现同质化倾向,流量爆发成昙花一现。
也因此,消费者对国产奶的认知被切割成两个极端:基础款鲜奶沦为价格战的牺牲品,高端产品则因缺乏精神认同和品牌信任难以建立起溢价空间。
面对双重困局,每日鲜语做出了一个聪明的选择——将营销重心从营养参数表转移到了内容战场。
在2025年的百余部备案剧集中,《长安的荔枝》是唯一以“追鲜”为核心叙事逻辑的S+级大剧,每日鲜语迅速锁定了总冠名权益,并邀请故事里的“荔枝使”雷佳音作为品牌代言人。
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冠名贴标和代言官宣。
保鲜,是荔枝与鲜奶共通的一道生存命题,剧中“五千里疾驰护鲜荔”的使命,与每日鲜语“从牧场到工厂与时间赛跑创造好鲜奶”的使命达成相互映照,品牌以大剧为支点、以“鲜”为主线,通过全域内容布局达成声量爆发和销量增长。
这一策略的亮眼之处在于,每日鲜语主动锚定了一个与品类基因高度契合、且具备文化延展性的好内容,将“新鲜”这一特质顺势种入受众心中,拿下高端鲜奶的竞争赛点。
当消费者愿意为价值和健康买单,却在货架前陷入选择困难时,每日鲜语借热剧营销让大家记住了一点:就像剧中的荔枝护鲜使者一样,每日鲜语一直在坚持打造最好的“鲜”奶。


《长安的荔枝》6月7日开播首日即霸榜腾讯视频总榜热搜TOP1,意味着35个赞助品牌的混战也进入白热化。
如何在喧嚣中让用户记住一瓶鲜奶的核心价值?
每日鲜语给出的答案是:让“追鲜”从剧集话题转化为品牌表达。这场战役的战术设计,为行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操盘范本。
产品本身,就是最直观的一种品牌表达。在IP联名陷入风味添加、LOGO叠加的简单操作时,每日鲜语没有做荔枝味鲜奶,而是选择做内容化的产品,从剧中精选出一系列金句,打造出六款联名金句台词瓶。
就像原研哉所说,最高明的包装是未开口的故事讲述者,每日鲜语让产品成为剧情的续写者,提高了一瓶奶的精神价值和社交属性。
如何让更多的剧集观众、目标人群关注到品牌的限定产品和追鲜使命?每日鲜语将故事的讲述权交给了原著作者和剧集主角。
一个创新举动是,品牌邀请了原著作者马伯庸拍摄片头广告,占领剧集首播黄金曝光位,这是腾讯大剧史上首次邀请IP原著作者合作品牌广告。
马伯庸作为当代知名“历史考据派作家”的文化公信力,加深了用户对每日鲜语高端属性的认知,如大批自然弹幕中所呈现的:“马伯庸都认证的鲜奶”“这才是真高端”。

文化使者马伯庸定下高端基调,追鲜使者雷佳音则负责打造亲民叙事,成为品牌的技术信任转译者和情感共鸣枢纽。
在依托剧情设计的中插广告中,雷佳音梦回大唐寻找“神鲜奶”,在神鲜奶源、神鲜速度、神鲜技术和神鲜美味四大标准下找到每日鲜语,将剧中的保鲜执念无缝迁移到品牌的追鲜努力,自然融入品牌信息。
同时,每日鲜语邀请雷佳音拍摄了一则“神鲜奶做得到”品牌TVC,在安检、送货、看房三大场景下点出“神鲜奶”特质:360项严选标准、从牧场到工厂最快30分钟达、DT脱氧锁鲜技术,雷佳音务实可靠的公众形象与品牌扎实做鲜奶的定位契合,触发了熟人推荐式的信任感。
从剧内到剧外,每日鲜语开启了一场全链路精细化作战,将品牌同荔枝使一样寻觅和守护新鲜的故事扩散到了全网。
不同于传统剧集营销“开播轰炸、收官沉寂”的脉冲式投放,每日鲜语的营销节奏以剧集情绪曲线为轴心,在开播与收官两大热度峰值精准卡位,内容设计上兼顾广度和深度。
开播爆发期,每日鲜语率先绑定男主雷佳音、作者马伯庸打造创意内容出圈,成为首个官宣合作品牌,以马伯庸片头广告首位先声夺人,引发热搜效应、UGC互动热潮,形成第一记忆度;
剧更期间,每日鲜语围绕剧情打响抢鲜、追鲜、寻鲜三大传播节奏,在抖音、小红书、微信等各大平台持续推高内容热度,拓宽人群触达广度;
收官高峰期,品牌携手马伯庸推出一则重磅纪录片“封箱”,溯源了中国千年寻鲜的饮食文化——从唐人驿站千里送鲜荔,宋人以茶斗艺,元人鲜入馔成风,到清代时令鲜馔入《红楼梦》,带领观众踏上一次文化寻根之旅,加深了这场品牌叙事的文化厚度。
媒介策略上,每日鲜语采取的是差异定位、协同布局的方法。针对微博、微信、抖音等平台做出符合平台特性的内容布局,让它们分别承担不同角色,相互之间又能联动起来。
比如微博,作为全网最大的舆论阵地承担起热点发酵的功能,品牌打造出51个热点话题,最高冲到热榜第一;微信作为兼具公域私域的融合生态,成为品牌扩散声量的阵地,每日鲜语以朋友圈创意内容、寻鲜视频等途径拓宽了曝光范围;
而抖音作为日活数亿的内容电商,有看见即买、品效一体的特点,品牌借话题冠名、超头部达人的“追鲜”演绎联动等手段达成35亿+的曝光,⼈群规模同⽐提升1945%,同时首创长安古风沉浸式主题直播间承接流量,在618期间登顶鲜奶好评榜TOP1。
多触点、全方位的媒介布局下,每日鲜语达成全网声量破圈,流量外溢至京东等电商转化。在线下,品牌及时跟进承接,在西安盒马等渠道通过终端物料、助销焕新等方式与线上内容形成联动,全面接住消费热情。

随着《长安的荔枝》热播完结,每日鲜语的营销活动也进入收官阶段。但这场有关“鲜”的品牌叙事,并不会就此落幕。
鲜,是镌刻在中国传统饮食文明中的基因,从“一骑红尘妃子笑,无人知是荔枝来”到“醋酽橙黄分蟹壳,麝香荷叶剥鸡头”,古人追鲜的文化在历史更迭中一路传承,正如马伯庸《千年寻鲜,终得每日鲜语》纪录片中所呈现的,中国史,也是一部寻鲜史。
时间跨越千年,从古代到现代,我们对“鲜”的痴迷和追求始终没有停止,就像大家对一瓶高端鲜奶的评价标准中,新鲜度仍然是头号考量。
当然,高端鲜奶能在如今的存量市场中增速一骑绝尘,除了消费侧的需求使然,也少不了供给端的技术迭代和产品创新。
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,鲜活营养不足、保质期短且不稳定,是国内鲜奶产品普遍存在的两大问题,相较国产乳企,不少消费者宁愿选择海外鲜奶品牌。
看到这些未解决的痛点,每日鲜语在2018年成立,致力“让中国消费者喝到世界上最高品质的好鲜奶”。
七年之间,品牌在全国建立起26座GAP一级牧场构建的黄金奶源带,围绕这些牧场布局了7座工厂,从牧场到工厂全程冷链物流,最快只需30分钟,并应用DT脱氧锁鲜技术锁住鲜奶本味,通过研发和供应链升级打破了高品质鲜奶的区域局限性。

对鲜的执着,让每日鲜语快速在市场上立足,而这次由热播剧触发的“追鲜”营销,让每日鲜语的品牌价值得到了更清晰的表达,其中形成的营销方法论,对高端鲜奶赛道乃至高频消费品行业都具备启示意义:
- 品牌需要挖掘与自身价值“血脉相连”的好内容,在这种基因共鸣下,品牌理念的输出自然具备感染力,就像《长安的荔枝》与每日鲜语共享着“追鲜”的使命和主线,让传播不再是强硬灌输,而是一种自然类比;
- 通过热门剧集IP来赋能产品卖点和品牌形象,更易达成情绪共振和精神认同。其一在于优质剧集IP本身具有强大的话题性和情感穿透力,其二在于它能为品牌延展出营销空间,比如巧借五千里送鲜荔枝的历史故事、中国的千年寻鲜文化,每日鲜语创造出了丰富的创意内容和营销玩法;
- 将短效的话题热度转化为长效的品牌资产,才能给未来的可持续增长提供养料,每日鲜语以大剧为原点加之追鲜主题全域传播,着重沉淀了“神鲜奶”的营销IP心智,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积蓄了一批人群资产,为后续的系列营销储备势能。
在用户免疫硬广的当下,由每日鲜语在鲜奶行业打响的大剧营销新范式,提供的不是一个复制模板,而是一种顶层设计思路:从流量捆绑转向内容共生,从单点突围转向全域渗透,将话题热点转化为品牌叙事,这些经验将为更多的高频消费品打造心智护城河提供参考。